
4.82%
51.02亿【公司简介】 自2018年上市起,公司开启产品化转型战略,基于公司拥有的玻璃基镀铜金属化工艺、TGV巨量通孔、CPI/PI膜材等行业领先的核心材料开发工艺
【所属板块】光学光电子,江西板块,标准普尔,养老金,沪股通,预亏预减,玻璃基板,柔性屏(折叠屏),CPO概念,复合集流体,Chiplet概念,MicroLED,半导体概念,MiniLED,电子烟,华为概念,小米概念,3D玻璃,OLED,5G概念,智能穿戴,新材料
【主营产品】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光电显示器件收入12.47亿 ,占比56.16% ,利润1.43亿 ,占比37.67% ,毛利率11.5%;光电玻璃精加工收入6.18亿 ,占比27.81% ,利润1.54亿 ,占比40.53% ,毛利率24.99%;其他收入3.52亿 ,占比15.87% ,利润0.8亿 ,占比21.06% ,毛利率22.76%;其他(补充)收入0.03亿 ,占比0.16% ,利润0.03亿 ,占比0.74% ,毛利率81.06%
【公司简介】 江西沃格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于2018年4月在上交所主板上市(股票代码:603773)。公司成立初始主营业务为FPD液晶显示面板精加工业务,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显示行业。自2018年上市起,公司开启产品化转型战略,基于公司拥有的玻璃基镀铜金属化工艺、TGV巨量通孔、CPI/PI膜材等行业领先的核心材料开发工艺,公司将主营业务从传统玻璃精加工业务向新一代半导体显示(Mini/MicroLED背光/直显)、半导体封装、CPI/PI膜材等产品领域扩展,旨在将公司打造为一家新材料科技型企业。2020年,公司于东莞松山湖设立华南研发生产基地,2021年公司通过收购显示模组领域三家上下游优质企业,进一步促进了公司MLED显示产业链整合,并于2022年于湖北天门设立湖北汇晨、湖北通格微两家公司,用于扩充现有的显示模组和芯片封装载板产能,预计2023年下半年实现首期量产。截至目前,公司拥有10余家分子公司,分别位于北京、深圳、东莞、江西、湖北、香港等地,共涉及9个业务模块,并已实现玻璃基MLED显示模组产品从上游原材料到中游制造以及下游应用端全方位解决方案,且公司自主研发的玻璃基0OD-MLED背光模组产品已实现整机点亮,在显示器、TV、笔电/pad、车载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
【所属板块】 光学光电子,江西板块,标准普尔,养老金,沪股通,预亏预减,玻璃基板,柔性屏(折叠屏),CPO概念,复合集流体,Chiplet概念,MicroLED,半导体概念,MiniLED,电子烟,华为概念,小米概念,3D玻璃,OLED,5G概念,智能穿戴,新材料
【主营产品】 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光电显示器件收入12.47亿 ,占比56.16% ,利润1.43亿 ,占比37.67% ,毛利率11.5%;光电玻璃精加工收入6.18亿 ,占比27.81% ,利润1.54亿 ,占比40.53% ,毛利率24.99%;其他收入3.52亿 ,占比15.87% ,利润0.8亿 ,占比21.06% ,毛利率22.76%;其他(补充)收入0.03亿 ,占比0.16% ,利润0.03亿 ,占比0.74% ,毛利率81.06%
【主营业务】 FPD 光电玻璃精加工业务
【经营范围】 一般项目:显示器件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显示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光学玻璃制造,光学玻璃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产能布局不断优化,引领玻璃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向前推进】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MiniLED玻璃基背光模组从前期玻璃基原材料采购到精密微电路制作,芯片巨量转移以及模组全贴合的研发制作全流程,拥有玻璃基板、固晶、驱动、光学膜材到背光模组的MiniLED背光完整产业链,可提供整套解决方案。沃格光电具备行业领先的玻璃薄化、TGV(玻璃通孔)、溅射铜以及微电路图形化技术,拥有玻璃基巨量微米级通孔的能力,最小孔径可至10μm,厚度最薄0.15-0.2mm实现轻薄化,是国际上少数掌握TGV技术的厂家之一。公司已在芯片板级封装载板领域进行研发布局,已攻克封装载板的技术难点,目前部分产品已通过客户验证,预计今年下半年小批量生产。;
- 【以客户和市场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公司拥有一支由多名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强、研发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团队,能将客户需求、研发和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快速转换为公司新产品、新工艺。公司先后获批组建了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江西省TFT-LCD玻璃面板镀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光电玻璃精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工业设计中心、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等平台,完善了公司的研发平台,提升综合创新能力。截止2022年6月30日,公司分别向美国、欧洲、日本通过PCT途径申请了2套专利,均已授权;申请国家专利476件,其中发明196件,实用新型专利277件,外观专利3件;共授权专利340件,其中发明专利85件,实用新型专利252件,外观专利3件,并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优秀专利奖。;
- 【TFT-LCD玻璃精加工项目】本项目拟投资34,733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2,289.89万元,流动资金2,443.11万元),利用自有场地装修改造,建筑面积35,999.22平方米,购置项目所需生产设备及配套工程设施,提升TFT-LCD玻璃精加工服务能力,形成年加工TFT-LCD玻璃薄化120万片,镀膜220万片,黄光蚀刻120万片。;
- 【研发中心建设项目】本项目拟投资8,067万元,利用自有场地建设,建筑面积6,200平方米,购置研发所需设备及配套工程设施。本项目建设可进一步全面提升公司整体研发实力,巩固和扩大公司在行业中的领先技术地位。本项目主要研发内容包括In-Cell抗干扰高阻镀膜技术、On-Cell触摸屏技术、超硬膜技术、超薄玻璃技术和特殊视觉功能镀膜技术等。;
- 【股利分配】公司上市后将在足额计提法定公积金、任意公积金后,在符合现金分红的条件且公司未来十二个月内无重大资金支出发生的情况下,公司当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该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10%。;
- 【稳定股价措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 【传统玻璃精加工、玻璃基新材料产品业务】公司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需求为目标,紧紧围绕“玻璃基”新材料在消费电子、车载显示及半导体封装领域的产品化应用进行产能布局。截至目前,公司主营业务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传统玻璃精加工业务(薄化、镀膜、切割)和玻璃基新材料产品业务。该业务目前主要包括三大产品应用板块:消费电子类MiniLED背光模组、车载显示、芯片封装载板,具体可细分为3A玻璃一体黑盖板、UTP超薄触控模组、高端光学膜材代理及模切、LCM全贴合等,产品终端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车载显示、MNT显示器、笔电PAD、TV、半导体先进封装等。;
- 【消费电子智能显示终端、车载显示行业】(1)2022年上半年,在地缘政治动荡、高通胀、货币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等背景下,全球企业和消费者对消费电子设备的终端需求下降,根据Gartner的最新预测,预计2022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下降9.5%;全球手机出货量将下降7.1%,预计2023年有5%增长。其中国内手机市场2022年6月逐步回暖,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数据,2022年6月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2%。 (2)随着乘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的不断演进,车载显示屏的多屏化、大屏化趋势越加明显。智能电动车时代,用户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于两块液晶屏的座舱显示。从中控、到仪表、到娱乐屏、到功能屏、到HUD等,用户需要大屏显示、多屏交互,以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完成个性化的设置及提升操作的流畅体验。在多屏化的驱动下,全球车载显示出货量持续提升。根据群智咨询Sigmaintell的统计,2020年,全球车载显示出货约1.35亿片,2021年提升至1.64亿片,同比增长约21%。Sigmaintell预计,2025年车载显示出货预计可达2.26亿片。;
- 【公司MiniLED背光及显示模组供应链体系高度协同,新增成立车载事业部,第二增长曲线动能强劲】2022年上半年,公司已完成背光及显示模组产业链整合,形成高度协同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具有包括高端外观件、触控模组、LCM模组以及背光模组等业务模块的产品量产及加工能力。为有效整合公司集团内部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在车载显示产品的研发及客户协同效应,报告期内,公司对各业务部进行产品整合,成立车载事业部,同时将第三事业部玻璃盖板产品一并纳入车载事业部,重点推进MiniLED玻璃基背光及3A玻璃一体黑盖板在车载显示模组的商用进程。在车载显示方面,MiniLED背光凭借其高亮度、高寿命、低成本具有较大应用优势,而在Mini显示方面,玻璃基较PCB基的平整度、轻薄化及大屏化更具优势。;
- 【特种功能镀膜精加工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01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3,159.54万元,流动资金1,857.46万元,利用自有场地装修改造,建筑面积38,817.15平方米,购置项目所需生产设备及配套工程设施,形成特种功能镀膜精加工能力,实现年加工能力1,000万片。;
- 【自愿锁定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 【沃格光电拟不超2.3亿投建3D玻璃盖板及背板项目】2018年12月17日公告,公司拟投资不超2.3亿元,用于3D玻璃盖板及背板项目,形成公司3D玻璃盖板及背板年产约1000万片的产能。公司表示,随着柔性OLED屏的广泛应用,3D玻璃与OLED屏相结合,性能更为优越,有望成为未来手机屏幕的发展趋势。;
- 【经营范围】一般项目:显示器件制造,影视录放设备制造,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显示器件销售,电子元器件制造,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光电子器件制造,光电子器件销售,光学玻璃制造,光学玻璃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子专用材料销售,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加工处理,货物进出口(除许可业务外,可自主依法经营法律法规非禁止或限制的项目)。;
- 【所属板块】光学光电子 江西板块 标准普尔 养老金 沪股通 预亏预减 玻璃基板 柔性屏(折叠屏) CPO概念 复合集流体 Chiplet概念 MicroLED 半导体概念 MiniLED 电子烟 华为概念 小米概念 3D玻璃 OLED 5G概念 智能穿戴 新材料
【公司沿革】 沃格光电前身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14日,由自然人易伟华、张春姣、赵鹏程、王瑛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为人民币2,500.00万元,其中易伟华、张春姣、赵鹏程、王瑛分别认缴出资750.00万元、625.00万元、625.00万元、500.00万元,分别占注册资本的30.00%、25.00%、25.00%、20.00%。上述股东首期分别以货币资金实缴150.00万元、125.00万元、125.00万元、100.00万元,总计500.0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00%。2009年12月11日,江西万佳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对上述出资进行验证,并出具了《验资报告》(赣万佳验字(2009)第12-60号)。2009年12月14日,沃格有限在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60500210021945)。 2013年11月2日,中勤万信出具了“勤信审字[2013]第1017号”《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审计报告》,根据该报告,沃格有限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净资产值为95,046,529.24元。2013年11月5日,湖北万信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出具了“鄂万信评报字(2013)第052号”《江西沃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股份制改制项目资产评估报告书》,根据该报告,沃格有限截至2013年9月30日的净资产的评估值为116,101,620.37元。2013年11月5日,沃格有限股东会作出决议,同意由沃格有限当时的股东作为发起人,以沃格有限截至2013年9月30日经审计的账面净资产值95,046,529.24元中的57,000,000元折为普通股57,000,000股,将沃格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余额38,046,529.24元计入股份公司的资本公积。同日,全体发起人共同签署了《发起人协议书》,约定采取有限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方式变更设立发行人。2013年11月20日中勤万信出具了《验资报告》(勤信验字[2013]第1012号),确认各发起人的出资额已经按时足额缴纳。2013年11月21日,发行人召开创立大会暨第一次股东大会,同意以发起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2月13日,沃格有限就变更为股份公司在新余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了工商登记手续,并领取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为:360500210021945)。 2024年9月7日公告,公司名称由“江西沃格光电股份有限公司”变为“江西沃格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由“WG Tech (Jiang Xi) Co., LTD”变更为“WG Tech (JiangXi) Group Co.,LTD.”。
-0.39%
115.82亿【公司简介】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药集团600422SH)成立于1951年3月,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拥有深厚的专业制药经验。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昆药集团先后开发了青蒿、三七、天麻三大系列及特色中药、民族药等40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药物新产品,同时传承精品国药
【所属板块】中药,云南板块,标准普尔,富时罗素,养老金,证金持股,沪股通,上证380,融资融券,基金重仓,青蒿素,工业大麻,独角兽,央国企改革,中药概念,西部大开发
【主营产品】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其他收入9.23亿 ,占比10.99% ,利润5.68亿 ,占比15.56% ,毛利率61.54%;其他(补充)收入4.42亿 ,占比5.26% ,利润0.9亿 ,占比2.46% ,毛利率20.31%;妇科收入4.01亿 ,占比4.78% ,利润2.24亿 ,占比6.14% ,毛利率55.9%;心脑血管治疗领域收入21.95亿 ,占比26.13% ,利润17.01亿 ,占比46.58% ,毛利率77.48%;抗疟类收入1.33亿 ,占比1.59% ,利润0.34亿 ,占比0.92% ,毛利率25.27%;消化系统收入5.49亿 ,占比6.53% ,利润3.75亿 ,占比10.27% ,毛利率68.38%;药品、器械批发与零售收入36.55亿 ,占比43.51% ,利润5.81亿 ,占比15.92% ,毛利率15.9%;骨科系列收入1.03亿 ,占比1.23% ,利润0.78亿 ,占比2.14% ,毛利率75.95%
【公司简介】 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昆药集团600422SH)成立于1951年3月,2000年12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拥有深厚的专业制药经验。依托云南丰富的植物资源,昆药集团先后开发了青蒿、三七、天麻三大系列及特色中药、民族药等40多个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天然药物新产品,同时传承精品国药,聚焦三七产业链,致力于面向慢病管理和老龄健康领域提供优质产品服务及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昆药集团旗下拥有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昆明贝克诺顿制药有限公司等50多家参控股公司,并拥有规模化智能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公司拥有30多年青蒿素业务海外拓展经验,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2022年12月,华润三九完成昆药集团部分股权的收购工作,成为昆药第一大股东。未来,在华润三九的赋能下,昆药将紧抓“银龄”时代机遇,传承精品国药,以三七产业链为核心,立足于老龄健康,拓展慢病管理领域,努力成为银发健康第一股,把昆药打造为银龄时代的健康生活引领者,助力中医药产业升级发展、传承和创新,用业绩践行国有企业的责任与担当。
【所属板块】 中药,云南板块,标准普尔,富时罗素,养老金,证金持股,沪股通,上证380,融资融券,基金重仓,青蒿素,工业大麻,独角兽,央国企改革,中药概念,西部大开发
【主营产品】 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其他收入9.23亿 ,占比10.99% ,利润5.68亿 ,占比15.56% ,毛利率61.54%;其他(补充)收入4.42亿 ,占比5.26% ,利润0.9亿 ,占比2.46% ,毛利率20.31%;妇科收入4.01亿 ,占比4.78% ,利润2.24亿 ,占比6.14% ,毛利率55.9%;心脑血管治疗领域收入21.95亿 ,占比26.13% ,利润17.01亿 ,占比46.58% ,毛利率77.48%;抗疟类收入1.33亿 ,占比1.59% ,利润0.34亿 ,占比0.92% ,毛利率25.27%;消化系统收入5.49亿 ,占比6.53% ,利润3.75亿 ,占比10.27% ,毛利率68.38%;药品、器械批发与零售收入36.55亿 ,占比43.51% ,利润5.81亿 ,占比15.92% ,毛利率15.9%;骨科系列收入1.03亿 ,占比1.23% ,利润0.78亿 ,占比2.14% ,毛利率75.95%
【主营业务】 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等领域
【经营范围】 中西药原辅料及制剂、化工原料、中间体、试剂、包装材料、提取物、中药饮片的采购、生产及销售,农副产品及中药材(种植、收购及销售),工业大麻种植、研发、花叶加工、国内贸易、物资供销,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机械加工,制药设备制造,安装及维修业务,医药工程设计,医疗器械经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
- 【聚焦研发创新优势,核心竞争驱动筑能】研发创新是企业长期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公司始终坚持创新为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不断以行业趋势、市场需求、公司战略为导向,在自主研发、外部合作、投资并购多渠道创新研发路径下,坚持以战略匹配、销售协同发展和项目可行性作为新产品研发立项的基本标准,立足植物药资源优势和71年研发的沉淀积累,对已有植物药产品深挖研究(二次开发),延长现有大品种的生命周期;同时探寻“小而美”专科产品管线的机会与突破,聚焦心脑血管、骨风关肾、免疫、中枢(CNS)等目标适应症领域,特别是脑病专科特色治疗领域,兼顾其他抗肿瘤、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等机会领域,进行创新药、改良创新药、差异化仿制药品种的开发或引进,实行短、中、长期的管线布局,构建公司未来丰富且梯队化、有竞争壁垒的产品管线,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同时,持续以多层次、多渠道、多维度的人才引进及培养方式,陆续引进国际国内一流、高水平的创新研发、研发管理人才,以专业带头人、知名重点医药院校博士及硕士优秀研发人员为核心的科研团队,为创新药物研发凝心聚力。;
- 【口服产品深耕放量,品牌价值提升赋能】把握新经济下消费升级新趋势,公司坚持品牌渠道双线驱动,持续以突出的品牌力、产品力及学术力进行产品推广和消费者培育,不断深化渠道精耕,通过强化品牌连锁药店合作、开启电商零售新赛道、数字化营销打造私域流量等模式,实现昆药血塞通软胶囊、昆中药参苓健脾胃颗粒、昆中药舒肝颗粒等口服黄金单品的快速突破和推升上量。公司持续打造以昆药血塞通软胶囊为代表的昆药血塞通口服系列产品,以昆中药参苓健脾胃颗粒、舒肝颗粒、香砂平胃颗粒为代表的“昆中药1381”精品国药系列产品,以阿法骨化醇软胶囊为代表的骨科领域优势产品及以灯银脑通胶囊为代表的特色植物药潜力产品,形成“黄金单品+品类集群”的大单品优势及产品梯度。在“黄金单品+品类集群”组合战略下,通过现有优势产品,强化内部挖掘,建立优质口服产品集群,持续提升公司关键业绩增长力。;
- 【医药制造行业】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业务领域覆盖医药全产业链,核心业务涵盖药物研发、生产及销售、医药流通及大健康产业等领域,业务发展立足中国本土并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2022年1-5月,我国医药制造业收入同比增长2.30%,增速明显放缓;利润总额跌入谷底,同比下降20.60%;医药出口交货值增速回落,下降3.50%。俄乌战争、疫情反弹等因素使得2022年的医药经济实际情况比去年预测更为严峻,裁员潮、降薪潮仍将继续,2022年医药经济继续面临压力。随着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我国居民的消费性支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食品、服装等传统的物质型消费向医疗保健、旅游等高端服务型消费转变,医疗保健消费升级趋势明显,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也逐年增高,从2013年的912.00元增长到2021年的2,115.00元,占人均收入支出达到8.80%。随着疫情及老龄化催化,叠加居民保健意识的增长,近年来我国OTC市场持续增长,中药OTC的市场规模也在中医药文化的催化下呈稳步提升趋势;以呼吸系统、骨骼肌肉系统、消化系统等疾病用药为主;随着消费者对滋补、调养、慢病需求的不断增加,叠加近年来不断出台的中药利好政策,未来中药消费品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 【药品研发、制造和销售】公司秉承“绿色昆药、福祉社会”的企业使命,依托71年的药物研发传统、植物药研发实力以及全球化布局的营销网络,围绕“两把尖刀,一面红旗,三年内成为中国中药品牌企业TOP10”的战略定位,坚定推动“双轮驱动”转型升级,积极布局全渠道、数字化营销,坚持走中药品牌化、创新化、国际化道路,同时持续构建以医药工业为内生核心、国际合作和医药流通为外延拓展、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整合扩张的三级生态圈,最大限度分享中国医药健康行业的持续增长机会。;
- 【持续创新营销模式,市场网络拓展扩能】公司持续发力营销网络和营销体系的构建,不断创新营销模式,精细化合伙人、自营等多种营销模式并存,已形成与现有丰富产品线相匹配的国内外营销网络和营销队伍。医院市场通过创新学术推广形式、开展高水平循证医学研究,优化对患者的服务路径,提升学术权威影响力;零售市场以专业化慢病管理平台为依托,为患者提供专业服务;在市场中树立了专业品牌形象,创新的学术营销,提升学术营销体系综合实力。诊所市场以专业的学术推广形式,结合适应基层市场的营销模式,为公司的处方药渠道的下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公司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并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建立了自己的销售队伍。国际市场方面,借助青蒿素国际快车通道,凭借海内外强大的市场网络和高效、专业的强执行力营销团队,持续将公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 【经营范围】中西药原辅料及制剂、化工原料、中间体、试剂、包装材料、提取物、中药饮片的采购、生产及销售,农副产品及中药材(种植、收购及销售),工业大麻种植、研发、花叶加工、国内贸易、物资供销,货物及技术进出口业务,科技开发,咨询服务,机械加工,制药设备制造,安装及维修业务,医药工程设计,医疗器械经营,对外援助物资项目。;
- 【拟0.5亿-2亿元回购股份】2018年10月17日公告,公司拟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0.5亿元,不超过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10.5元/股。回购期限为自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之日起6个月内。;
- 【参股公司纳米抗癌药获美国FDA临试批准】2018年10月8日公告,公司持股19.23%的CPI公司收到美国FDA关于同意CPI-100(即基于新型纳米技术的抗癌药)用于晚期实体瘤治疗进行临床试验的函。CPI-100是一种具有独特的作用模式的新型纳米抗肿瘤药物。预期CPI-100广泛适用于多种癌症,晚期卵巢癌、结直肠癌等,目前暂无已上市的同类药品。;
- 【耗资逾2亿元回购2.8%股份】2018年9月4日公告,截至2018年9月4日,公司累计已回购股份数量为21,995,705股,占公司总股本786,197,697股的比例为2.80%,成交均价9.118元/股,成交最高价9.81元/股,成交最低价7.31元/股,累计支付的资金总额为200,563,758元(不含印花税、佣金等交易费用)。;
- 【双氢青蒿素片治疗红斑狼疮尚处临床二期患者入组阶段】2019年6月17日公告,公司目前销售的青蒿素类产品用途均为疟疾治疗,2018年营业收入为6,925.92万元,占公司总营业收入比例仅为0.98%,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公司2016年9月8日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签订《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项目转让合同书》,以里程碑付款的方式,出资7000万元,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购买其所持有的双氢青蒿素片新适应症-红斑狼疮研发项目临床前研究所取得的相关专利及临床批件。目前公司项目尚处于临床二期患者入组阶段,后续还需要III期临床试验,以及药监局的注册审批程序。;
- 【所属板块】中药 云南板块 标准普尔 富时罗素 养老金 证金持股 沪股通 上证380 融资融券 基金重仓 青蒿素 工业大麻 独角兽 央国企改革 中药概念 西部大开发
【公司沿革】 公司的前身是昆明制药厂,创建于1951年3月,为云南省国营制药企业,主要从事天然植物药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1995年1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云政复[1995]112号文批准,在原昆明制药厂基础上整体改制,将其全部经营性资产作为股本投入,与昆明金鼎集团企业发展总公司、昆药职工持股会、昆明富亨房地产开发经营公司、昆明八达实业总公司共同发起设立了昆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时公司总股本为5818万股。 公司证券简称自2015年1月9日起由“昆明制药”变更为“昆药集团”,公司证券代码“600422”不变。将公司名称由“昆明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昆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Kunming Pharmaceutical Corp.”变更为“KPC Pharmaceuticals,Inc.”
2.44%
30.31亿【公司简介】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优威HIUV),以高分子新材料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20年的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经验,目前业务覆盖光伏、汽车、建筑、电子、组件回收等多个领域,产品包括太阳能组件封装胶膜、液晶调光膜、XPO新型环保表面材料、玻璃幕墙胶膜等,集团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更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高分子材料产品
【所属板块】光伏设备,上海板块,专精特新,养老金,融资融券,预亏预减,转债标的,太阳能
【主营产品】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光伏胶膜收入25.04亿 ,占比96.62% ,利润-0.14亿 ,占比119.44% ,毛利率-0.54%;其他(补充)收入0.67亿 ,占比2.58% ,利润-0.04亿 ,占比32.07% ,毛利率-5.42%;非光伏胶膜收入0.21亿 ,占比0.8% ,利润0.06亿 ,占比-51.51% ,毛利率28.22%
【公司简介】 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海优威HIUV),以高分子新材料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拥有近20年的高分子材料研发制造经验,目前业务覆盖光伏、汽车、建筑、电子、组件回收等多个领域,产品包括太阳能组件封装胶膜、液晶调光膜、XPO新型环保表面材料、玻璃幕墙胶膜等,集团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为更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高分子材料产品、配套技术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在太阳能光伏组件封装材料领域,海优威以强大的研发实力、领先的技术和全面的产品系列而著称,目前已成为光伏行业组件封装材料质量和技术创新的标杆企业。在组件用抗PID及抗蜗牛纹的高质量EVA封装胶膜方面,海优威始终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同时,海优威率先推出了单玻组件用增效白色预交联EVA胶膜,PERC单晶、N型TOPCon、HJT双面组件专用共挤型POE胶膜,以及TOPCon专用EXP胶膜等多项新产品,为光伏组件行业提供了降本、提质、增效的新途径。经过多年快速发展,海优威已成为太阳能光伏组件行业内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封装材料供应商之一。在车用新型材料领域,海优威推出创新性的环保表面材料POE轻量化环保皮革—AXPO目前已成功商业化,且迅速获得了市场的认可。该材料顺应了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节能环保、续航里程等指标的高要求,以及消费市场对于汽车内饰风格的个性化需求,可赋能新能源时代下的汽车座舱转型升级,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智能驾驶座舱表面材料的需求。此外,海优威还推出了PDCLC智能彩色调光膜等电子功能膜产品,可实现智能调光、隐私保护、节能环保和降噪降温等功能。未来海优威将坚持技术创新,积极开拓更多应用领域,助力汽车行业应用材料的进一步创新。未来,海优威将继续以科技创新为导向,聚焦高分子新材料产业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为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建筑、大消费等更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高分子材料产品,致力成为国际领先的高分子材料“智”造商。
【所属板块】 光伏设备,上海板块,专精特新,养老金,融资融券,预亏预减,转债标的,太阳能
【主营产品】 主营产品:报告期:2024-12-31,光伏胶膜收入25.04亿 ,占比96.62% ,利润-0.14亿 ,占比119.44% ,毛利率-0.54%;其他(补充)收入0.67亿 ,占比2.58% ,利润-0.04亿 ,占比32.07% ,毛利率-5.42%;非光伏胶膜收入0.21亿 ,占比0.8% ,利润0.06亿 ,占比-51.51% ,毛利率28.22%
【主营业务】 特种高分子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营范围】 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型膜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塑料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电气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新材料技术研发,皮革制品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装饰用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橡胶与塑料制品业】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属于橡胶与塑料制品业,行业分类代码为C29。;
- 【公司具有技术研发优势,创新能力突出】公司是致力于特种高分子薄膜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在研发方面投入较高,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形成企业核心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已授权发明专利1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8项,并有40余项申请中发明专利。在光伏组件封装用胶膜领域,公司依托高素质的研发团队,目前已经形成了包括抗PID的EVA胶膜技术及专用设备结构技术、电子束辐照预交联EVA胶膜技术、POE胶膜技术、通过胶膜改进提高组件发电效率技术、呈现清晰图案的夹层玻璃技术、用于夹层玻璃的复合胶膜技术、UV交联固化的新型光学胶膜技术、新型无卤透明背板技术及背板提高反射率技术等在内的核心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开发出透明抗PID型EVA胶膜、白色增效EVA胶膜、多层共挤POE胶膜及玻璃胶膜等主要产品。公司上述产品在行业中的始终保持良好的技术与质量优势,并进入国内各大发电公司的光伏组件指定关键原料目录,因技术先进成为各大组件厂的优选核心原料供应商之一。截至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发行人作为主要起草或参编单位参与了夹层玻璃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间膜T/ZBH013-2019团体标准、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膜GB/T29848-2018国家标准、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膜T/CPIA0004-2017团体标准、光伏组件封装用共聚烯烃胶膜T/CPIA0006-2017团体标准、光伏组件封装用乙稀-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胶膜CBC6210-2017行业标准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与规范的撰写。该等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对于规范EVA中间膜等产品的生产、质量管控及市场准入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夹层玻璃用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EVA)中间膜T/ZBH013-2019标准是公司影响力在建筑等领域用胶膜产品的延伸,体现了公司在持续研发投入下的技术创新能力与竞争优势。;
- 【自愿锁定股份】自公司股票上市之日起三十六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本次发行前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公司股份,也不由公司回购本人直接及间接持有的该部分股份。;
- 【股利分配】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的基础上,结合公司持续经营和长期发展,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分配利润的10%,且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3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利润的30%。;
- 【特种高分子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是从事特种高分子薄膜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以薄膜技术为核心,立足于新能源、新材料领域,致力于不断创新,为客户提供中高端特种薄膜产品。在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公司主营的高分子薄膜材料主要为新能源行业中的光伏产业进行配套,主要产品包括透明EVA胶膜、白色增效EVA胶膜、POE胶膜及其他高分子胶膜等。;
- 【公司拥有技术研发、产品应用与市场开拓并进的核心团队】公司的核心团队由多名具备行业多年研发、经营管理与市场经验的资深人士组成,核心团队成员均持有公司股份,与公司利益捆绑一致。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民先生主管研发工作,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是上海光伏协会认定的高级工程师、荣获上海市领军人才、张江优秀人才及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先锋人物等荣誉。公司董事齐明先生主管销售工作并深度参与研发,其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多年从事化学与材料行业工作,具有丰富的跨行业实践经验。公司监事全杨先生主管市场开发工作并深度参与研发,毕业于北京工商大学精细化工专业,曾在3M公司等大型跨国企业工作多年,拥有丰富的市场、研发及管理经验。公司监事会主席兼生产运营总监黄书斌先生主管生产运营工作,其与李民同期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高分子材料专业,多年从事薄膜材料制造企业生产运营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制造业管理经验。公司稳定的核心团队促使公司形成了高效务实、团结协作的企业文化和稳定的干部队伍,为公司保持持续技术创新和不断扩张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在核心团队的领导下,报告期内公司运营效率不断提升,存货周转率高于同行业水平,应收账款周转率不断提升,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 【公司具有优质的行业头部客户群体】公司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产品质量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获得了较高的客户认可度。公司主要客户包括晶科能源、隆基股份、天合光能、韩华新能源等下游头部组件厂商,客户在光伏组件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地位及市场占有率,具备经营稳定、运作规范等特点。公司作为组件客户封装胶膜供应商通过了包括德国TUV认证、美国UL认证、中国CQC认证、黄河认证等第三方机构认证,并得到主要发电集团的认可。公司通过与优质客户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对于行业的核心需求、产品变化趋势、最新技术要求的理解更为深刻,有利于研发生产更符合市场需求产品,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 【稳定股价措施】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后三年内,如公司股票收盘价格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最近一期经审计的每股净资产,公司将通过控股股东增持股份、公司全体董事(独立董事除外)和高级管理人员增持公司股票以及公司回购股份等措施来稳定股价。;
- 【经营范围】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交流、技术转让、技术推广,新型膜材料销售,金属材料销售、塑料制品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专用化学产品销售(不含危险化学品),电气设备销售,机械电气设备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机械设备销售,软件开发,软件销售,货物进出口,技术进出口,新材料技术研发,皮革制品销售,汽车零配件批发,汽车零配件零售,汽车装饰用品销售【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 【所属板块】光伏设备 上海板块 专精特新 养老金 融资融券 预亏预减 转债标的 太阳能
【公司沿革】 发行人前身是2005年9月22日成立的上海海优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为200.00万元,由自然人李民、李晓昱、陈葵共同以货币资金认缴出资。2005年7月12日,上海兴中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出具了《验资报告》,经审验,截至2005年7月11日,上海海优威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筹)已收到股东以货币资金缴纳的注册资本90.00万元。2005年9月22日,海优威有限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并取得由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浦东新区分局核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经2014年8月5日海优威有限股东会决议和2014年8月15日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批准,由海优威有限原有股东作为发起人,海优威有限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8月3日,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审计报告》,海优威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经审计的净资产为97,353,305.13元。海优威有限经审计净资产中4,000万元折为股本总额4,000万股,剩余5,735.33万元作为发行人的资本公积。北京北方亚事资产评估有限责任公司出具了《资产评估报告》,海优威有限截至2014年6月30日的净资产的评估值为108,675,000.00元。2014年8月20日,北京兴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出具了《验资报告》,对上述注册资本到位情况进行了审验。2014年9月9日,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向上海海优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核发了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后的《营业执照》。
- CPI【20230914】作者: 叶落飞鸿工作室09-14
- 5月份CPI数据作者: 京票贩子06-12
- 【境外市场周报】美国CPI数据公布,核心CPI升幅超预期作者: 易方达指数通02-18
